5W1H聊開源之What——開源是什麽?
原創
最后编辑:李晓琳 于 2021-07-13 11:45:17
1523次查看
本篇目錄
美國政治傳播學家拉斯韋爾提出了5W傳播模式,經過後人的不斷運用和發展總結,形成了一套逐漸成熟的“5W1H”體系,即:對選定的項目、工序或操作,都要從原因(何因Why)、對象(何事What)、地點(何地Where)、時間(何時When)、人員(何人Who)、方法(何法How)等六個方面提出問題進行思考。
What——開源是什麽?
开源即开放源代码,Open source code,也称为源代码公开,指的是一种软件发布模式,一种基于去中心化、自组织式的软件开发模式运作的工作方式。这个模式中,软件是开源的最基本含义是:代码是公开的,任何人都可以去查看,修改以及使用。与开源相对的是闭源代码,闭源代码就是普通的商业版权软件,代码是封闭的,只有作者才能看到,出了问题也只有自己能修改。開源軟件就是公開源代碼的軟件。開源軟件在發行的時候會附上軟件的源代碼,並授權允許用戶更改、傳播或者二次開發。
誤解:開源不是什麽
下面澄清關于開源的一些常見誤解:
開源不意味著免費
開源軟件和免費軟件是兩個概念,開源軟件開放源代碼,允許用戶更改、傳播、二次開發。免費軟件是免費提供給用戶使用,但不一定公開源代碼,也不允許隨意修改、二次發布等。比如我們常用的微信、QQ及大多數軟件,我們可盡情使用,但如果自己添加或刪除了一些功能、甚至發布在網上供人下載使用以此牟利的話,那就是在犯法的邊緣反複橫跳了。當然,大多數開源項目是免費的,但“免費”不是開源定義的一部分。有些方法可以通過雙重許可或有限功能間接地爲開源項目收費,同時仍然遵守開源的官方定義。
開源不抵制商業
開源軟件是不抵觸商業的,開源的目的是分享共享,但不是做慈善事業。開源是利他主義的,專有軟件或私有軟件是利己主義的,而開源的商業模式也是利己主義的。利他主義的開源與利己主義的商業模式結合在一起,才能爲開源真正做貢獻。具體盈利模式有技術支持、培訓、高級功能、雲服務等方式收費。不同的軟件、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盈利模式,但所有模式的基礎都是用戶數。只有用戶數量達到了一定的規模,才有成其商業化模式的可能。商业开源是通过更多人的参与,减少软件的缺陷,丰富软件的功能,同时也避免了少数人在软件里留一些不正当的后门。開源軟件最终还会反哺商业,让商业公司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産品。相对来说,后端开源项目最容易商业化,而越接近底层设施的软件越容易商业化开源。
開源項目不代表最高的代碼質量
开放式联合开发,其本质是保证其他参与者无法隐藏低质量的代码、漏洞和其他问题,所有代码将受到分析和评判。但也有一些开发者的经验不足和Code reviewer的疏忽会导致一些不那么好的代码被提交。还有开源社区会进行低效讨论,在不同的需求情况下,有时做出最后的决策是妥协了的结果。同理,任何人都能爲開源項目提供代碼,也並不意味著開源代碼品質較差,因爲畢竟大多數是經過了門檻和審查篩選。
所以總體來說,開源項目的代碼質量雖然不是最好的,但是也是相當不錯的,而且由于開源社區是由衆人拾材火焰高,所以好的項目會活得更久,這樣的優勝劣汰之下,能夠被大多數人關注的項目的代碼質量也隨之水漲船高。

DevOps幹貨
